[slide:title]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
“人工智能+”促进安防行业再次迎来重大机遇

       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8月21日印发了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这标志着,“人工智能+”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。 

  这次“人工智能+”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对AI和安防行业来说,意义重大。《意见》的印发实施,将为AI和安防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和万亿市场商机,安防行业再次迎来重大机遇。

  其实,在《意见》出台前,地方和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,已经在“人工智能+”领域探索了多年,安防行业企业也在“人工智能+”领域耕耘了数年。

  此次《意见》的出台对安防行业而言,是极大的利好。《意见》明确将安防列为重点领域,从而推动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。

  01. “人工智能+”夯实技术底座

  加速数字中国全面落地

  “人工智能+”将夯实数字中国技术底座,从而加速数字中国全面落地。

  “人工智能+”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各省市自治区和各相关部委将纷纷出台切合自身实际的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方案,将《意见》落到实处,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印发出台了《关于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交通运输部印发了《“人工智能+交通运输”实施意见》等。

  各部门和地方都提出了“人工智能+”场景方案,这些场景具体而又切合实际,并且都给出了时间表。这些场景的落地,将为人工智能和安防产业带来巨大商机。

  比如北京市提出将围绕人工智能+机器人、人工智能+教育、人工智能+医疗、人工智能+文化、人工智能+交通等5个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综合型、标杆性重大工程,促进大模型核心理论与技术突破。

  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发布了《关于“人工智能+交通运输”的实施意见》,部署7项重点任务,明确了“人工智能+交通运输”行动总体目标:到2027年,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,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,普及应用一批智能体。到2030年,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,交通运输总体水平居世界前列。
  山东省提出,在深化“齐鲁智脑+领域大脑+城市大脑”支撑体系建设的基础上,引入社会数据资源,加强智能化分析应用,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。到2027年,培育20个服务垂直行业的基础级人工智能大模型,打造50个以上可复制推广的标杆应用场景,推出100个以上融合示范典型案例;重点行业智能化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效。同时重点提出“人工智能+公共安全服务”,汇聚公安、应急等部门数据,推进智能安防监控、犯罪分析、嫌疑人追踪等应用。2025年,在公共安全重点领域搭建5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,在8个以上的市开展试点。

  02. “人工智能+”将让安防如虎添 

  《意见》提出,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治理能力行动,明确提出要“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,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精准施策、协同共治,提升社会治理能力。到2027年,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%,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,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,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。到2030年,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,新一代智能终端、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%,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,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 

  “人工智能+安防”是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,对于提升我国安防产业的智能化水平,加快建设更高水平“平安中国”,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  “人工智能+安防”将进一步加速安防从传统的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,从而让安防在治安防控和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动,并将场景应用从安全防范扩展到更多领域。

  以公安应用为例,近年来公安部高度重视“人工智能+”治理能力建设,强调建立完善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运行模式,大力推进新技术装备建设应用,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。各地公安机关积极响应,加强谋划布局、强化关键技术攻坚、丰富公安应用场景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公安实战,大大增强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。

  03. 催生市场新需求

  打开安防技术应用天花板

  “人工智能+”将不仅为安防行业带来技术升级,更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。“人工智能+”将传统的“被动监控”转变为“主动预警”和“智能决策”,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看得懂”,再到“能预测、会决策”,从而为安防行业开辟了更大的市场机会。

  《意见》将进一步促进安防和智能物联技术的迭代升级,从而推动安防新质生产力的跃升。

  让我们从几个维度进行具体分析。

  AI大模型:传统安防监控产生海量非结构化视频数据,靠人力无法有效处理。AI视觉大模型可以实现精准的人、车、物识别、异常事件检测和视频连续追踪,从而大大提升监控效率,从“事后查证”变为“事中预警”和“事前预防”,从而释放人力。

  多模态感知融合:不再仅仅依赖视频。AI可以融合视频、音频、热成像、雷达、烟感等多种传感器信息,从而构建全方位、无死角的感知网络。

  行业赋能与跨界融合:安防和智能物联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,催生“AI+安防”解决方案,如AI+能源、AI+教育、AI+零售、AI+制造等。

  “人工智能+”将打开安防技术应用天花板,让安防技术从公共安全领域扩展到更广阔的产业互联网市场。

  “人工智能+”给安防行业带来的机会包括:

  技术层面:让安防系统拥有“大脑”,变得更聪明、更主动。

  市场层面:从传统的公共安全市场,爆发式地扩展到智慧城市、智慧交通、智慧能源、智能家居、工业互联网等无数新场景。

  商业层面:从硬件销售模式走向“硬件+软件+数据+服务”的综合模式,安防市场的天花板将被无限抬高。

  更为重要的是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让政府和行业对“人工智能+”的需求全面释放,G端(政府端)、B端(企业端)市场的叠加,将为安防行业带来巨大商机。

  人工智能落地速度正在加快。我们以商汤科技为例,2024年商汤科技生成式AI业务爆发式增长103.1%,收入规模达24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4亿元,同比增长36%。其中,生成式人工智能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3%,成为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  在《意见》的推动下,“人工智能+”将重塑安防行业价值链,为所有参与者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。


       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
留言

Copyright © 2019 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主办